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安庆KTV招聘网 > 安庆热点资讯 > 安庆学习/知识 >  夫子房受书于圯 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

夫子房受书于圯 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

2022-07-11 10:55:51 发布 浏览 520 次

夫子房受书于圯5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6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7,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8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9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者0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者者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者也!

所留侯:即张良,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人。秦末,聚众归附刘邦,为刘邦的重要谋臣。楚汉战争中,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后封于留(今江苏沛县东南),故称留侯。也 过:超出。3 节:志节,指志向和气概。4 所挟持者:指志向,抱负。5 圯(yí):桥。6 刀锯鼎镬(huò):借喻以暴力待人。7 其间不能容发:比喻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8 鲜腆(xiǎn tiǎn):这里指没有恭维的言辞。9 孺子:小孩。称别人为“孺子”,是傲慢的表现。者0 报人:向人报仇。者所油然:顺从的样子。者也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意思是说,张良相貌柔弱,而志节过人,经桥上老人指点,能够忍人之所不能忍,这正是张良的长处。欤:句尾叹词。

古时候被称为英雄豪杰的人,一定有过人的志节,能容忍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普通人一旦被侮辱,就会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那些真正有大勇的人,在意外事情突然降临时不惊慌,无缘无故地对他加以侮辱,也不发怒,这是由于他的抱负很大,而且志向高远的缘故。

张良从桥上老人那里得到兵书,这件事很奇怪。但是又怎能知道不是秦时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看他用来微微显示自己意思的,都是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道理。而世人却不明白,以为是神仙,这也太荒谬了啊!况且老人的真实用意并不在于授书。

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镬等各种刑具残酷地对付天下贤士,那些平白无故被杀戮的人,不计其数。当时即使有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施行严刑峻法过于急切的人,他的锋芒是不能去触犯的,而且当时的形势也没有可乘之机。张良不能忍耐愤怒的心情,想以个人的力量,逞强于一次狙击之中。这个时候,张良能够活下来,生死之间简直容不下一根头发,实在是危险极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死于盗贼之手。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不值得同盗贼相斗而死。张良凭着他出类拔萃的才能,不效法伊尹、太公那样考虑大的谋略,而只想采取荆轲、聂政那种行刺的小计,因为侥幸才保住了生命,这是桥上老人深深地为他惋惜的事。因此,老人在他面前故意摆出高傲无礼的态度,狠狠地挫伤他。他必须能够忍耐,然后才能够成就大的事业。所以老人说:“这小伙子是可以教诲的。”

楚庄王攻伐郑国,郑伯袒露身体,牵着羊去迎接他。楚庄王说:“一国的君主能够屈己尊人,一定会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于是收兵,不再攻伐。勾践被围困于会稽山上,于是留在吴国做人质,如同奴仆一般,三年也不表示厌倦。再说,有报仇的志向,却又不能屈己尊人,这是世俗人的刚强。至于那桥上老人,他以为张良才能有余,但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才狠狠地挫伤他那刚强暴躁的脾气,使他能够忍受小的愤怒而实现远大的谋略。为什么呢?两个平常毫无交往的人,突然相遇在乡野之间,却命令张良去做奴仆,而张良处之泰然,不以为怪。这样的人当然是秦始皇所不能惊吓,而楚王也不能激怒的。

观察汉高祖之所以取胜,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也在于能忍与不能忍罢了。项籍只因为不能忍耐,所以百战百胜而轻易地使用他的精锐力量。汉高祖能够忍耐,蓄养他的全部精锐等待项羽的疲敝,这正是张良教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立为王的时候,汉高祖大怒,表露于言词和神情上。由此看来,高祖还是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性情,如果不是张良,还有谁能成全他呢?

太史公曾猜测张良一定是身材魁梧、相貌奇伟的人,但他的体态、容貌竟像妇人女子一样,与他的志向气节很不相称。唉,这大概就是张良之所以是张良的原因吧!

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之一,表现出苏轼史谕论述绵密又挥洒自如的风格。作者以“张良遇圯上老人”这一事件展开评论,对传统的神秘观点进行了批判,同时还列举了郑伯、勾践能忍辱负重之史实,将汉高祖刘邦和项羽的忍与不忍相对比,以说明“小不忍则乱大谋”,从而确立“忍小忿而就大谋”这一论点。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