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
另一方面他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成立和打仗的时间很长了,难免沾染上旧军队的恶习,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将自己一手编练的湘军裁汰遣散。曾国藩想以此来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曾某人无意拥军,不是个牟私利的野心家,是位忠于清廷的卫士。曾国藩的考虑是很周到的,他在奏折中虽然请求遣散湘军,但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却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有贪权恋栈之疑;如果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而回归故里,那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既有可能给清廷留下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
其实,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清廷就准备解决曾国藩的问题。因为他拥有朝廷不能调动的那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对清廷是一个潜在威胁。清廷的大臣们是不会放过这个问题的。如果完全按照清廷的办法去解决,不仅湘军保不住,曾国藩的地位肯定也保不住。
曾国藩在朝廷琢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主动请求,正中统治者下怀,于是朝廷下令遣散大部分湘军。在对待曾国藩个人时,仍然委任他为清政府的两江总督之职。这其实也正是曾国藩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宰相退隐保命
在中国古代,仕途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它充满了荆棘和险恶,因此很少有人能在政治舞台上终其一生。明智者,会审时度势,急流勇退,因此他们得以安度晚年;愚钝者,当退不退,垂死挣扎,或者身败名裂,或者身首异处,下场极其惨烈。
唐朝玄宗时,有一名宰相叫萧蒿,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玄宗赏识。这使他遭到另一名宰相的妒忌,因此他处处受到排挤,由于势单力薄,无力反击,他只好上书皇帝,请求还乡。
玄宗很纳闷,问他:“我并没有厌倦你,你为什么要还乡?”
萧蒿说:“我蒙受陛下的厚恩,任职宰相,富贵已到了极点,趁陛下还未厌倦我的时候,我尚能平安退下。等到陛下一旦厌倦我了,我的头颅都难以保住,到时恐怕回都回不去了。”玄宗觉得他言之有理,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回乡后,修园造林、修身养性,得以安度晚年。如果不及时引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他的性命可能难以保全。
商鞅功成不退惨遭酷刑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变法,新法的推行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当初商鞅到秦国后,通过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四说”秦孝公。第一次说以“帝道”,孝公听得昏昏欲睡,于是责备景监说:“你推荐的人是个狂妄之徒,他讲的道理迂阔无用,你怎能向我荐举如此迂腐之人?”
几天后,商鞅又说以“王道”,这一次孝公承认商鞅博闻强记,但认为他这次所谈的学说不适用于现在的秦国。又过了五天,他又以“霸道”去游说,秦孝公觉得商鞅的这种学说有实用价值,态度热情起来。第四次见秦孝公时,他谈变法强国之术,秦孝公大悦,连续共谈三天而无倦容,最后令商鞅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
新法的具体内容是改革旧制,以图富国强兵。但改革旧制需要向整个旧势力挑战,必然遭到激烈反抗。商鞅仗恃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不顾为此得罪人。
- 老是打嗝不停怎么办 教你快速止嗝的小偏方[图]
- “我王可是初受天命啊!唉像生养孩子一样没有不从他幼年开始就传[图]
- 殓葬用的各种衣物器具君子以早日置办齐全为耻那些一两天内可以赶[图]
- 文巧犹言“搞花样”文指过分的纹饰 不璋不阻止璋[图]
- 此章重出已见《学而篇》第三章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图]
- 用修辞方式而不用韵律方式来朗诵诗行d. 但自然的本能仍[图]
- 听得春花秋月语 识得如云似水心[图]
- 这首诗使我联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图]
- 嫉憎恨,贪浊贪财而不廉洁阂(ài碍)阻碍举却拿去;拿掉,阿([图]
- 君子处世质朴简约温文尔雅含蓄而不露深藏而不炫耀以其至诚顺应天[图]